求助者(29岁男子):老师,为什么有些同龄人早熟,有些比较傻?比如我感觉我就比较傻一点,考虑的东西比较滞后。
咨询师:内心安全感差,或经历的磨难多,或阅历丰富,就早熟。
求助者:看来挫折真是人的老师,早早经历挫折未必是坏事啊。我一高中同学现在混的特别好,虽然家境不太好,但是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想的务实和超前。
咨询师:是的。
求助者:老师,为什么有人会被脑子里的想法吓到,分神好几年?其实说的就是我。
咨询师:人是注意力的动物,注意力放在好的方面,就有好的感觉,注意力放在不好的方面,就有不好的感觉。正面暗示有好的感觉,负面暗示有不好的感觉。假的东西成百上千次地重复,潜意识就觉得像真的一样。
潜意识的功能就是习惯。不断重复好的感觉,就形成好的习惯。不断重复不好的感觉,就形成不好的习惯。
如果你的想法是负面的,或是恐怖的,不断重复这种负面的或是恐怖的想法,就会有负面的或恐怖的感觉,然后就会形成负面的或恐怖的感觉习惯,当然会吓到自己啦。人的潜意识都会“心想事成”的。好的事情会心想事成,不好的事情也会心想事成。
人可以成为习惯的奴隶,也可以成为习惯的主人。人的任何思想,行何情绪,任何行为都会形成习惯,既然能形成不好的习惯让自己成为心理障碍,就一定有办法形成好的习惯让自己恢复健康。
求助者:不是这样的。事件是这样的,就是脑子里出现一个不合伦理、不合道德的想法之后,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去做,但是就是害怕自己会去做,害怕自己变成那样。
就比如我一同学是女生,突然在跟特别好闺蜜相处的时候,脑子里冒出来一个想法“她会不会爱上我,我会不会爱上她,我会不会分不清我们的友谊”,然后就特别害怕,无法再跟闺蜜相处了,这是真实的事件。
咨询师:人的理智会分好坏对错美丑,人的情感是不分好坏对错美丑的,人的潜意识也是不分好坏对错美丑的。不让自己去想某个事情,就相当于暗示自己:你总是去想这个事情。
求助者:那意思是潜意识冒出来不好的东西,大家都是有的。
咨询师:是的,你相当于不断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:“她有可能爱上我,我有可能爱上她,我有可能分不清我们的友谊。”当然会心想事成的啦,当然会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啦。
求助者:我能理解越压制,越反抗的这种感觉,其实是对潜意识不断的强化。就是不能接受,脑子突然冒出来不道德、不合伦理的想法。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吃五谷杂粮的人都有这种想法。
咨询师:把这个想法:“她会不会爱上我?我会不会爱上她?我会不会分不清我们的友谊?”转化为:“就算她爱上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有办法应对。就算我爱上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有办法应对。就算我们的友谊有时模糊一点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有底线的。”只需控制自己的行为,不必控制自己的想法。
想法控制不了的,只能转化或顺其自然。
求助者:关键她那时候不会那么想,就特别较真这个想法,一直困扰到大学毕业,严重影响学习。
咨询师:如果她控制不了自己,为了避免她误会,或是避免她陷得太深,你可以跟她保持必要的距离。
求助者:她还这样说过,那段时间,她对自己这样要求过,就刻意控制自己的想法,因为面临高考,剩一个月了,就脑子里刻意逼迫自己,只能想学习的事,其他的事不能想,这个月过去了再想,而且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,也是类似学校的行为规范一样。
咨询师:如果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,如果交往的人更广泛一些,如果视野更宽广一些,就不会过度执着于某些人或某些事。
求助者:她说他爸是老师,而且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度过的,自信大部分来源于学习成绩,而且自己也只重视学习成绩。
咨询师:性格决定命运,心态决定成败。她的三观得调整。
求助者:前段时间,给我说过,她上班总是在人际交往上感受到压力。
咨询师:她思想太狭隘,心灵格局太小,得调整。
求助者:这怎么调整?她都这样快三十了,整个人感觉很懵,分神,失魂落魄的样子。我觉得,她可能生活的圈子太窄了,交际圈子也太窄了,所有的认知仅限于家庭,过多的来自于父亲的认知水平。
咨询师:人出现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:一是自卑,二是狭隘。孤陋寡闻会狭隘,自私贪婪是狭隘。
求助者:她说她爸是村子里第一批考起吃公家饭的(也就是有编的教师),然后她爸脑子里多的都是对科学家的崇拜。
咨询师:知识面太窄。
求助者:老师,你说这是不是跟他爸引导的也有问题?引路人引歪了。
咨询师:找一个安静的时间,反思一下自己父母的性格和他们的关系。
假装自己是一个局外人,看看他们是否幸福,人格是否高尚,一生是否心满意足。不要太拘泥于孝道,一味地为他们唱赞歌,而是用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剖析他们。因为他们曾是你人生不得不接受的第一任老师和楷模,如果不曾经过系统的清理,长大以后,你会不由自主地重复他们的模式,基本上概莫能免。
求助者:老师你这样说,我感觉人的形成真的太复杂了,我觉得她改变自己真的很难。
咨询师:不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,很难恢复。
求助者:她都结婚了,真害怕她小孩,以后畸形了。
咨询师:由她吧,顺其自然。
求助者:是不是太无情了。
咨询师:今世悟不了,下世继续。
求助者:老师,这她要对自己子女负责啊,她不改变,她不痛苦,难道要留给孩子吗?
咨询师:你尽力帮她吧。像她一样的人,天下多的是。
求助者:唉,知识就是力量,说的一点都没错。老师,我跟你坦白吧,这个人就是我,我就是那个她,我说不出口,借她述我。
咨询师:原来如此。
求助者:我想走出来,却又走不出来,明白但又不明白,一直自悟,也一直寻求点化。
咨询师:你童年的经历形成你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,即形成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。幼小的时候,我们对事情的认识了解很简单很肤浅,得出的结论只是事情的表相(负面认知或负面信念),不是事情的真相(正面认知或正面信念)。
如果按照负面的认知去与人交往相处,我们就会有负面的情绪,负面的联想习惯,负面的应对模式,然后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。
通过深度心理治疗,把童年的阴影化解掉,然后把负面信念转化为正面信念,把负面自动联想习惯转化为正面自动联想习惯,把负面对应模式转变为正面应对模式,把紧张不自然的感觉习惯转化为轻松舒服的感觉习惯,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智慧,然后就会彻底恢复正常的。
治疗的方法是:深层沟通+精神分析+认知领悟+深度催眠心理治疗。
求助者:嗯嗯,我可以清楚的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,因为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哪里出错了。
老师,我怎么找你呢?
咨询师:必须当面治疗,来深圳。
求助者:我从来没去过那么大的地方。
咨询师:需要突破自己。
求助者:嗯嗯,我计划一下。
图片149:心理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
心理治疗(心理疗愈)就是对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的觉察,穿过层层迷雾,去了解内心深处的未完心愿、未能表达的情绪并充分地宣泄释放转化,了解潜意识的真正意图,获得真正的领悟。从而不再怨恨,不再要求补偿,不再自责,不再抓住过去不放,不再担心未来,从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,恢复本来面目,让生命充满激情、活力、智慧与勇气。
心理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:
1.消除化解过去创伤阴影及充分宣泄释放压抑的负面情绪(可以通过催眠心理治疗)。
2.调整心态或思维模式或看问题的角度。
3.提升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策略。
4.催眠心理治疗形成放松轻松舒畅的感觉习惯。
5.把负面自动暗示习惯转化为正面自动暗示习惯。